影片《字节跳动》创作阐述

《字节跳动》创作于2022年5月下旬至6月上旬,历时半个月。是截至目前为止本人参与的短片拍摄最高水平。

影片概述

《字节跳动》荣获了2022年西安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通选课程影视创作课程最佳影片奖,影片中林宁的饰演者获得了最佳演员奖。该影片全片观看如下:

工作流程

本次影视创作过程主要包含以下步骤:

  • 确定故事题材及大纲
  • 撰写剧本
  • 根据剧本编写分镜
  • 确认拍摄地点
  • 制定拍摄计划,准备拍摄器材和道具
  • 影片拍摄
  • 后期制作

后文将对上述过程进行逐一说明。

在团队协作方面,主要用到了以下方案:

  • 腾讯会议:线上进行开会交流,不受地理空间限制
  • 石墨在线文档:多人在线共同编辑和查看文档,对文档有修改可以及时看到,便于文本工作的协同
  • seafile 网盘:可以挂载到电脑目录的云盘,本小组使用其来存放所有的拍摄素材,以便于后期与特效对文件进行访问。
石墨文档
Seafile

确定故事题材及大纲

这一步是整个创作中最需要头脑风暴和创意的部分。本小组都是理工科专业的学生,相对来说这一步较为困难。本小组在课上讨论环节中考虑了很多题材,悬疑,爱情,科幻,乃至关于人生意义的思考。科幻的拍摄和后期难度略高,第一个被pass。关于人生的意义由于组内成员难以达成共识,遂也被放弃。最后便是在悬疑和爱情题材上进行讨论,讨论过程中突然想到我们是人工智能背景的学生,于是便将目光放在了人工智能与人恋爱的这样一个故事上。

故事的脉络并不复杂,讲的是人工智能男主与人类女主之间产生感情的故事。男主的特征已经很明显了,就是人工智能。这时需要给女主赋予一定的特点,人工智能最通常的特点就是没有显式的感情,那么赋予女主读心术的能力便可以将男主在女主的世界中的特殊性表现出来。此外,还需要考虑两人之间产生感情的动机,初步考虑如下:

  • 女主因为能够读到他人的心声发现大家往往都是心口不一的,而男主她无法读到心声,便对男主产生好奇,两人成为好友之后,随着男主的陪伴逐渐对男主产生感情。
  • 男主是一次强人工智能计划的产物,理论上来说没有显式的情感,与女主的相处的经历构成了他感情产生的基础,从而在此之上产生了感情。

至此,本次影视创作的故事核心完成。

撰写剧本

撰写剧本是将大纲丰富,完善成一个完整故事的过程。换句话说也就是逐步敲定细节。整个过程本小组采用腾讯会议+石墨在线文档的方式进行。主要进行了两次会议来讨论剧本,第一次会议完成了剧本的草稿,第二次会议确认了剧本中的一些细节(如男女主如何熟悉,故事如何转折以及最终如何收尾等问题)。此外,剧本在撰写分镜,拍摄计划以及实际拍摄过程中,也经过了多次修改。这里面挑几个有意思的过程进行阐述:

  1. 对于男女主名字的确定。林宁,莫迟来源于 Machine Learning 的谐音。此外,由于人工智能与机器人要求每位研究生早起打卡,莫迟也有该所研究生莫要迟到之意。
  2. 关于收尾部分的那句心声修改过很多次,有“林宁,我喜欢你”,“林宁,我想我明白喜欢是什么意思了”等等,最终敲定为“林宁,我知道什么是喜欢了”。一方面,林宁读到了莫迟的心声表现出莫迟有了感情,另一方面,也是一种留白,这里没有直接交代莫迟对于林宁的感情,留给观众想象空间。
  3. 关于片名。字节跳动这个名字是随着故事情节自然而然出来的,字节代表人工智能,跳动代表其有了感情。故字节跳动十分贴切。可能字节跳动这家AI公司的创始人也有这样的想法在里面?

根据剧本编写分镜

写分镜是个看似简单的工作,将剧本写成一幕一幕的分镜即可。然而,如果写的分镜存在问题,那么会给拍摄带来很大的不便。由于之前没有拍摄影视作品的经验,本小组在写分镜时着重考虑了对后续拍摄的指导作用,对于大部分画面采用了现场排练+手机试拍的方式来确认画面如何构成,摄像机大概在什么位置等分镜信息。

确认拍摄地点

在写分镜时对拍摄地点有一定的构想,例如在一个公园里,在教室,在走廊等等。然而如果按照这样的分镜来指导拍摄,拍摄期间必然有大量的时间耗费在寻找合适的场地上,大大降低了拍摄效率。因此,在确定了拍摄时间之后,我,靖雪,子谦便提前寻找合适的场地和时间。本小组拍摄的影片主要涉及如下几个地点:教室,学校道路,公园,天台,宿舍楼下,宿舍内。地点选择过程如下:

  • 教室考虑了涵英楼西辅楼的阶梯教室,选择该地的原因有两点:一是这里的阶梯教室比较有青春校园的感觉,室内光线也较好;二是傍晚室外的光透过窗户打进来,可以得到一个很好的拍摄效果(然而在实际拍摄那天室外光线不好没有用上)。
  • 学校道路初步考虑了涵英楼南面的宽阔道路,弘理楼门口的廊道,以及三号楼外面的廊道。最终初步选择了三号楼北面的廊道,因为其附近没有大量的共享单车影响画面(弘理楼附近有很多共享单车),附近还有大量的绿植形成光斑,比较好看。最终拍摄时因为那里的光比较暗,选择了三号楼东边的廊道,并且该路与涵英楼南面的宽阔道路相连接,可以很好的与剧情对应衔接。
  • 公园的选址是个很大的问题,创新港附近真的是什么都没有!!!并且创新港内本身的绿地也没有风景特别好的地方。最终决定在所谓的创新港胭脂坡附近进行拍摄。
  • 天台这个地点是在寻找场地的时候确定的,最开始是想找一个风景好看的地方,最后到那天傍晚的时候发现夕阳很好看,就决定要不要去天台试试,结果效果确实不错。并且运气很好,在实际拍摄的那天夕阳更好看了。
  • 宿舍楼下,这个地点确认了很久,因为这场戏涉及到猫的出境,不能离猫的居住地太远。并且杂物不能太多。在B南区宿舍确定食堂南边的路作为拍摄地点。
  • 宿舍内,这个相对很简单了,靖雪的宿舍布置非常漂亮,拍出来很好看,Nice!
  • 此外,在主要剧情中间还穿插着男女主一起出游的场景,为了将其拍摄的有现实生活的气息也有一些浪漫色彩在里面,选用了商场的场景,创新港绿地的场景以及米兰楼的场景来进行拍摄。在设计这些场景的时候我们发现,太多的镜头下是在一起走路:joy::两人谈心在散步,去商场一起走路,在爱因斯坦旁边也在走路,在米兰楼还一起走路参观,总之好像两人除了走路就还是走路:happy:(虽然据有恋爱经历的人说确实会经常散步),为了让这些场景的戏显得不那么一致单调,我们对每个场景都进行了一定的设计。商场改为了一起抓娃娃(然而道客商场没有抓娃娃机改成吃饭了),在爱因斯坦雕像旁加入了女主模仿爱因斯坦的戏,米兰楼有转椅于是突发奇想加入了办公室转椅竞速赛的镜头。从而使这些画面看起来比较丰富。

制定拍摄计划,准备拍摄器材和道具

本次拍摄所用到的器材和道具如下:

录像设备:Canon 600D×1,Canon 70D×1,Canon 6D Mark II×1

录音设备:品士无线领夹麦克风 [一拖一] [type-c 接口]×2,手机×2(作为麦克风的接收设备)

稳定设备:三脚架×2,相机稳定器

场记板:实物场记板×1,iPad场记板×2(场记软件:轻松场记

动物:布偶(猫)×1

道具:鸽子粮×1,画×1,猫猫水杯×1,服装若干,《机器学习》×1,《深度学习》×1,笔记本(Notebook)×1,笔记本(laptop)×1


拍摄道具的准备是分阶段进行的,在确定拍摄之后,相机,录音设备,稳定设备以及场记板这些器材的准备就被提上日程;剧情中的关键道具是在讨论剧本和分镜的过程中确定的,如鸽子粮,猫,画等;剩下的一些道具是具体布景和拍摄时确定的,如服装,笔记本,书本等。

拍摄计划对于影片拍摄的高效进行非常重要。本小组的男女主并非居住在创新港,因此拍摄时间十分紧张,需要在一天半的时间内完成全部的拍摄。因此,拍摄计划以及拍摄前的准备都是按照尽可能节省拍摄时间而准备的。在制定拍摄计划时,首先考虑如下原则:

  • 对于有时间要求的场优先安排(如夕阳下的天台)
  • 将同一地点的戏一次性拍完,从而节省转移场地的时间
  • 具有剧情衔接的戏尽量放在一起,以保证演员对于剧情的理解
  • 多机位多角度拍摄,多设备录音,保证素材的冗余

影片拍摄

拍摄是影片从创意和计划到现实的过程,影片的拍摄过程需要一套严格遵循的流程来保证拍摄出素材的可用性与规范性。由于拍摄的时间定在了周五和周六两天,恰巧周五那天的影视创作课程讲拍摄的部分。我们在课前的拍摄的过程中采取了以下流程:

  1. 到达拍摄地点,制作团队每人持一份拍摄计划单,演员持剧本
  2. 导演根据拍摄计划单告知制作团队及演员要拍的戏,并且给演员讲戏以确保演员对情绪理解到位
  3. 摄影师根据导演要求确定机位和拍摄路径
  4. 录音师根据演员的动作和拍摄的角度确定麦克风的放置位置
  5. 各部门就绪,场记拿着场记板放在摄影机前。
  6. 导演喊“三、二、一,开始”。喊“三”时录音师和摄像师开机录制,喊到“一”时场记从摄像机前移走。
  7. 导演喊停,录音师和摄影师停止录制
  8. 录音师对录音文件重命名,格式为 "n_k_r次" \(n,k,r \in N^+\)

而在结束了周五的录制之后,在教室听课时老师降到了拍摄流程的部分,考虑到我们团队自己的拍摄流程,总结下来有几个问题:

  1. 之前的拍摄中,场记板放在摄影机前,保证了场记板的清晰可见。但是在摄像机的拍摄主体较远时,会导致场记板在拿走后,相机需要大概3秒的时间再次对焦,也就是说相机拍摄到的前3秒画面基本是无法使用的。上课时听了老师的讲述,才反应过来需要将场记板放到相机的焦点附近,以保证在拍摄过程中相机的焦点一致
  2. 录音文件一般来说相对较小,可以较早开机。
  3. 导演喊“三、二、一,开始”的同时,也需要观察现场各部门的准备情况和演员的就绪情况,不能只顾着喊开始。
  4. 每次画面拍摄完都需要回看。在之前的拍摄中,导演在拍摄完毕后只和摄像确认了有没有拍摄成功,而没有逐一确认拍摄画面。导致在后期过程中有一些画面由于过曝或者过暗无法使用。造成了素材的损失。

此外,在拍摄过程中比较有意思的一点就是藏麦克风了。录音设备要在保证不出现在拍摄画面里的情况下尽可能离演员近。本小组采用的录音设备是一种无线领夹式的麦克风,本身的体积较小,藏匿空间较大。在拍摄过程中采取了以下几种方案

  • 女主和室友一起走路上课时,麦克风放在女主抱着的书与衣服的间隔处
  • 上课时,麦克风放在打开的书页下面
  • 猫的那个镜头里面,两人对话时麦克风在男主的手上
  • 男主有一件胸前有口袋的衣服,当穿这身衣服出镜时,麦克风在这个口袋里
  • 两人在公园边走便聊天时,正面和背面各拍摄了一遍。拍正面视角时麦克风夹在后领,拍背面视角的时候麦克风夹在胸前(拍这场戏的时候蚊子真的好多,并且由于是一场关键戏反复拍了很多次,被咬出了工伤:cry:)
  • 两人坐在山坡上聊天时,麦克风放在怀里

后期制作

本片的后期相对来说工作量较大,涉及到影片的剪辑,对于配音(心声)的处理,特效的制作,回忆画面的效果等。因此将工期工作分给了三个小组成员来进行。分别是艺馨,靖雪和我。其中,靖雪负责影片前半部分的开场、剪辑、音频效果及转场;艺馨负责影片后半部分的剪辑,音频效果,回忆画面效果及专场;我负责特效,字幕以及片尾。这样的分工最大程度上减少了工作之间的耦合性,保证了各部分可以独立并行进行,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其中,所有的素材均存按照场次和镜头号分文件夹放在上文提到的 Seafile 网盘中。在后期过程中,遵循的第一原则就是永远不在原素材上进行任何的修改,所有的修改过程在本地进行。网盘只用于素材的存放以及成片的管理。在这样的原则指导之下,三个人之间的协作没有出现大的问题。

此外,在开始剪辑之初,本小组的三名后期人员便建立微信群方便相互沟通。在经过初步的剪辑之后,这个小组迎来了一名不速之客——我。她并不进行任何剪辑工作,进这个群的初衷是为了尽快看到成片而来不断地push剪辑小组的成员。不过,后来她起到的作用远不止于次,在不断催后期小组工作的基础上,她对于每一个剪辑的片段都会进行评价和改进的建议。这从现在看来是非常必要的,由于剪辑师对于一个片段可能会反复进行观看和改动,从而可能会忽略影片在整体上的观感,也就是观众在看到影片时候的第一感受。而这位“不速之客”的到来使得每一个片段都会有一个观众来提建议,这对于影片后期的成片质量是有很大的作用的。

器材设备使用

本次拍摄使用到的器材如下:

录像设备:Canon 600D×1,Canon 70D×1,Canon 6D Mark II×1

录音设备:品士无线领夹麦克风 [一拖一] [type-c 接口]×2,手机×2(作为麦克风的接收设备)

稳定设备:三脚架×2,相机稳定器


关于器材的详细说明以及使用情况见上文工作流程中关于“准备拍摄器材和道具”以及“影片拍摄”部分。

一些补充:

  • 相机稳定器是租来的,但是不好用,调平一次需要花费很久的时间。后来放弃使用改为手持。结果拍出来的有一点抖动的画面其实比完全静态的画面表现力要更好的。另一方面,摄影师手持相机的能力也大大提升
  • 三脚架在拍摄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一些摇的镜头都是由三脚架提供的硬件支持

问题,解决方案及经验总结

本次影视创作让我们小组经历了一次从一个创意到一部影片的全过程,在此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挑战,而想办法克服这些困难的过程就是我们成长的过程。在此,将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案和经验记录如下。

1. 镜头缺失的问题

由于男主线的剧本剪辑并没有在之前想的特别详细,导致在拍摄结束后剪辑男主线的镜头的衔接上有一定的突兀。而男女主演员并不常驻在创新港,补拍镜头的成本过高。此时考虑采用一些第一视角以及部分特写的补拍来补足画面(反正看不见脸)。于是就出现了影片后面部分第一视角跑步的衔接镜头(我抱着相机在创新港到处跑的样子真的很像呆逼)。此外,拍摄过程中涉及到女主送男主画的镜头,然而这副画的内容是在送画这场戏之后拍摄的。为了保证拍摄的顺利进行并且避免补拍成本,在拍摄时使用白纸来充当道具,之后再由手替演员来补足看画的特写。

2. 影片拍摄过程中存在穿帮镜头

在拍摄电梯镜头时,电梯内部存在镜面反射,这样在相机拍摄时无可避免会照到摄影师入镜,如下左图所示。并且此时的画面还在不断地移动,无法使用简单地覆盖来进行消除。在查找了很多方案之后采取【Premiere】pr移除场景中的杂物_哔哩哔哩_bilibili 中的方案对拍摄到的人像进行移除,移除结果如右图所示